天山脚下银龄跃动——新疆老年体育绘就民族文化与振兴发展双生画卷

副标题:

来源: 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官网   |   2025-06-25 19:17:25
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官网 | 2025-06-25 19:17:25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当冬不拉的琴声遇上健身操的节奏,当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舞步融入健步走的队列 —— 这就是新疆老年体育的独特风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祖龙・克里木向记者展开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在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土地上,老年体育正以 “党政引领、文体融合、民族特色” 的路径,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一、“跨部门银发智囊团”:厅级干部带队的组织创新

  “我们的领导班子里有两位省部级干部、三位正厅级干部,涵盖教育、旅游、铁路、体育等多个领域。” 祖龙・克里木介绍,新疆老体协的班子构成颇具特色 ——自治区旅游局原党组书记池重庆、自治区教育厅原党组书记赵德忠、乌鲁木齐铁路局工会原主席盛宪昌、新疆体育局原局长祖龙・克里木等退休领导干部组成 “核心智库”,甚至将铁路系统的老年体育工作纳入统筹,“铁路火车头体协与地方老体协联动,退休铁路职工的活动场地、赛事组织实现了资源共享。”

  这种 “高规格 + 跨领域” 的组织架构,催生了高效的工作机制:主席、副主席不坐班,但每月召开主席办公会和主题学习会;秘书处专职坐班处理日常事务,每年春节后开展 2-3 个月的 “大调研”。“两位省部级领导下基层时,能直接与地州党政一把手沟通,去年就推动解决了 12 个县的老年活动场地问题。” 祖龙・克里木说,目前新疆 14 个地州市、90% 的县市区已成立老体协组织,20% 的乡镇挂牌老年体育工作站,“十五五” 规划目标是实现乡镇全覆盖。

  二、“乐器培训班里的健身课”:乡镇文体站的银发活力

  在和田地区墨玉县的乡镇文体站,65 岁的维吾尔族老人阿卜杜热合曼正带领一支老年乐队排练都塔尔弹唱。“我们依托乡镇文体站挂牌老年体协,既解决了场地问题,又能发动懂乐器的老人开班教学。” 祖龙・克里木介绍,新疆老体协在乡镇推广 “民族乐器 + 健身” 模式:哈萨克族老人教冬不拉弹唱,蒙古族老人传授托布秀尔琴技艺,课间还会带领学员跳一段健身操。

  这种 “文艺搭台、体育唱戏” 的方式成效显著。墨玉县某乡镇的老年乐队成立后,不仅吸引 200 余位老人参与,还带动年轻人围观学习,“现在每逢古尔邦节,老年乐队会和青年舞蹈队同台演出,舞台下各族群众一起跳萨玛舞,场面特别热闹。” 祖龙・克里木说,乡镇老年体协还会组织 “非遗体育采集” 活动,如在诺鲁孜节(注:新疆多个民族共庆的传统节日,类似春节)期间,老人带领村民跳传统麦西来甫舞,同时讲解节气与农耕的关系,让文化传承融入日常生活。

  三、“麦西来甫健身操”:民族文化在全国赛场的破圈

  “全国广场舞大赛上,我们的参赛队一出场就惊艳全场 —— 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绸裙、哈萨克族的羽毛帽,搭配融入健身元素的舞蹈动作。” 祖龙・克里木自豪地说,新疆老体协将民族舞蹈与体育健身深度融合,创编出 20 余种民族健身操,如 “麦西来甫健身操”“十二木卡姆健步舞”,“刀郎健身舞”,“黑走马健身操”,在全国赛事中屡获金奖。

  这种融合绝非简单拼接:编创团队邀请非遗传承人、体育专家共同打磨,将维吾尔族舞蹈的旋转动作改为低强度的肢体摆动,把蒙古族摔跤的热身动作转化为关节活动操。“70 岁的老人也能轻松完成,既保留了‘眼神传情’‘手腕翻花’等民族特色,又达到了健身效果。” 如今,乌鲁木齐市各大广场每天早晚都有数百位老人跳民族健身操,形成 “银发舞者映夕阳” 的独特风景线。

  四、“石榴籽式” 活动:从节日庆典到团结纽带

  “新疆 13 个世居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是我们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契机。” 祖龙・克里木举例,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老人会组织赛布鲁(掷布鲁棒)、沙嘎游戏等传统体育项目;哈萨克族阿肯弹唱会上,冬不拉琴声中穿插着健身走表演。最具特色的是诺鲁孜节,多个民族的老人共同主持 “迎新春” 文体活动:维吾尔族老人跳萨巴依舞,柯尔克孜族老人表演马背叼羊模拟赛,汉族老人展示太极剑,“各族老人同台竞技,年轻人在一旁录像,这样的场景在新疆乡村很常见。”

  这种 “文体不分家” 的传统,正被转化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的动力。新疆老体协每年组织 “银发民族团结联谊赛”,设置维吾尔族达甫鼓健身操、回族踏脚运动、锡伯族贝伦舞等项目,参赛老人中既有农民也有退休干部,“大家在同一场地跳舞、比赛,语言不通就用手势交流,笑容就是共同的语言。”体现了老年体育在“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未来图景:从乡镇全覆盖到 “银龄文化之旅”

  谈及规划,祖龙・克里木透露,新疆老体协正筹备两大项目:一是 2030年前实现乡镇老年体协全覆盖,重点在南疆四地州建设 100 个 “民族体育示范村”;二是开发 “银龄非遗体育旅游专线”,串联那拉提草原的哈萨克族马背健身、喀什老城的维吾尔族达瓦孜(高空走绳)体验等,“让全国的老年人来新疆,跟着当地老人学跳一支民族健身操,亲手制作一件非遗手工艺品。”

  在北川石椅村羌寨广场,全国老年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演出现场,新疆哈密老体协带来的自弹自唱《木卡姆》与集体舞《纳孜库姆》,木卡姆唱出维吾尔风情,纳孜库姆跳出哈密活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祖龙・克里木望着他们的身影感慨:“在新疆,老年体育不仅是健身活动,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民族团结的纽带。当白发老人的舞步踏响天山脚下的土地,乡村振兴的画卷就有了最温暖的注脚。”(文/郑炜 图/杜雨泽 刘燚)

编辑: 王艺潼 责任编辑: 史健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 天山脚下银龄跃动——新疆老年体育绘就民族文化与振兴发展双生画卷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