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老年体育工作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副秘书长陈坚接受记者采访。
在北川举办的全国老年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现场,刚结束舞台表演的贵州代表队队员,迅速切换 “身份”—— 身着绚丽苗族盛装的他们,摆开摊位开启直播带货,让精美的苗族刺绣借由网络,飞向更广阔天地。
一针一线,是苗族同胞传承千年的技艺,更是乡村振兴的 “金针线”。活动中,队员们既是舞台上活力满满的表演者,更是非遗文化与乡村产业的推广者。直播镜头前,他们展示刺绣的细腻工艺,讲述图案背后的民族故事,把苗绣的美与价值,传递给屏幕另一端的万千观众。
贵州省老年体育工作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副秘书长陈坚介绍,贵州省老体协将苗族银饰、苗绣等非遗元素与老年体育科学健身步态相结合,在国家级舞台展示时,通过巧妙设计实现传统服饰工艺与运动功能性的平衡。例如在健步走中,将百鸟衣图腾绣制在服饰合适位置,随着老人步伐摆动,图腾若隐若现,既展现了非遗魅力,又不影响运动。
对于 70 岁以上银发群体,贵州省老体协在 “村 T” 活动中设置了适合他们的参与形式。T 台走秀划分了传统组和创意组,传统组注重展示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创意组则鼓励老人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同时,通过 “以老带青” 模式,让老人传授非遗技艺给年轻人,许多年轻人在老人影响下,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学习苗绣、制作银饰等。
贵州省老体协参与 “村 T” 后,对非遗工坊就业带动效果显著。 从舞台到摊位,从表演到带货,这一转变,串联起老年体育、非遗传承与乡村经济。老年队员们用行动证明,银发力量不仅能舞动活力,更能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古老苗绣在新时代浪潮中,成为助力家乡发展的 “新引擎”,书写老年群体赋能乡土的温暖篇章。
绣娘潘玉珍在直播带货中,融入老年体育元素,如展示老人穿着绣有体育图案的服饰走秀,提升了产品吸引力,产品溢价明显,年收入翻倍至 10 万元以上。“银发经济 + 非遗” 的商业化路径逐渐清晰,通过文化展示带动产品销售,形成了 “看秀 — 消费” 的良性循环。
在人才培育方面,选派 “村 T” 核心成员参加全国健身时尚步态培训时,融入了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民族元素,让培训更具地方特色。针对老年人培育 “村模”“村主播” 时,制定了定制化教学方案,如放慢教学节奏、增加实践指导等,帮助老人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在从江县加榜梯田的 “苗绣高定走秀” 中,贵州老体协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体育活动。陈坚透露,曾设计 “梯田健步走 + 非遗采集” 特色项目,让参与者在健步走过程中,了解梯田生态知识,采集天然染料等非遗制作原料,既促进了生态保护,又加深了对非遗的认识。
贵州 “村 T” 在贵州省老体协的助力下,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不仅传承了非遗文化,还带动了经济发展,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国老年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文/郑炜 图/周芷伊 杨钰莹 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