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中国乡村的振兴路径多元交织,体育如何成为其中一条有效的“社会动脉”?在乡村振兴迈入纵深推进阶段的当下,如何让“老有所乐”更进一步,成为“老有所为”的现实路径?
高安村,这个位于山间的北川小村,正在用实践回应这些问题。
6月23日,全国老年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观摩交流活动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高安村举行。来自内蒙古、新疆、河北、都江堰、彭州、雅安、广安等地的老年体育代表队齐聚高安村,共话银龄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高安村的“新模样”
“你看那片稻田,中间是鱼塘,田边还种了桑树。”在活动现场,高安村党支部书记魏刚带领各地嘉宾,参观蚕桑基地。“我们村很多老人,可以采摘矮化桑树的桑叶,每天可以挣80块钱。全村748户中320户参与蚕桑产业链,去年村民务工收入占比超50%,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果园间,桃李满枝;鱼塘中,水波粼粼;桑叶田里,蚕农正娴熟翻枝……一幅“以农兴村、以绿筑基”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我们希望通过‘体育+旅游+农业’的融合模式,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的活力、参与乡村的建设。”魏刚的话并不复杂,却透露出近年来高安村发展的底层逻辑: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引入特色产业,搭建多元平台,再用文体活动聚人气、促交流,实现“以体促旅、以旅兴业、以业带人”。
而老年体育,正是这个生态闭环中被激活的重要一环。
“老有所动”银龄风采舞动羌乡
健身球操、太极剑、柔力球、羌族萨朗舞……一场热情洋溢的老年人体育展示活动在清莲居展开。
从《中华龙舞起来》的磅礴开场,到邢台代表队的健身球操《老百姓的好心情》,从宝兴代表队的《古道欢歌》,到本地阿姨自编的羌族风情舞,每一个节目都让人看到:体育不只是锻炼身体的工具,更是文化表达、情感共鸣、社区互动的重要载体。
不同地区的节目融入了各自的地方元素与民族文化,使这场展示不止于舞台的“表演”,更是一场面向大众的“文化自信输出”。
“北川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来自新疆的代表表示,在他们看来,高安村不仅将老年体育办出了活力,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路径。“通过老年体育,将村民聚起来,把文化带进来,让感情热起来——这是激活乡村的一个重要‘接口’。”
体育,唤醒乡村的另一种可能
体育不只是赛场上的竞技,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组织动员能力,一种社会关系的再编织。银龄群体的热情参与、乡村文化的持续升温、城乡互鉴的路径探索……这一切,正构成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一幅值得铭记的侧影。
高安村的变化,是北川振兴的缩影,也是中国乡村发展的一道深刻命题:当“生态”与“产业”逐步走上正轨,人的活力与精神状态,成为决定乡村是否真正“活起来”的关键。
体育,尤其是老年体育,正在参与重塑村庄的组织力、文化力与凝聚力。它让乡村生活更有仪式感,让村民之间更有连接度,也让“老有所为”的理念照进现实。
银发的舞步轻盈,却踏实;他们的热情温和,却持久。
当他们在绿野中挥洒汗水、传递温度,乡村也在悄然生长出更柔软、更有韧性的未来。
北川如此,高安如此,更多的乡村,也正在路上。(文/王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