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舞步跃动羌寨——一支舞蹈和鸣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副标题:

来源: 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官网   |   2025-06-22 23:20:32
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官网 | 2025-06-22 23:20:3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6月21日下午,北川佳星宾馆五楼,新疆代表队的身影携着西域阳光踏入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报到处,一场跨越两千公里的文化握手,便在羌寨的檐角与天山的云影间悄然展开。

  中央媒体团集体对新疆代表队进行现场采访。一开始,两位新疆代表队的队员有些拘谨,汉语虽然不是那么流利,但从两人的眼神里透出的是对北川的热爱、肯定和真诚。

  报到现场的采访话筒尚未放下,衣排尔汗・暮沙已与队友们踩着靴底的节奏旋动起来。他们的肩头先于脚步扬起热情 —— 那是新疆舞蹈独有的 “启势”,仿佛胡杨林在晨风中舒展枝桠。随即,足尖以 “滑冲步” 掠过地面,快如麦浪在北疆风里翻涌,每一步都踩碎城市的拘谨,踩出田间地头 “种地歇乏时甩胳膊甩腿” 的自在;手腕翻转间,“弹指” 动作如熟透的马奶子葡萄坠落藤架,指尖迸出细碎的欢腾,连空气都被染成吐鲁番盆地的甜;最动人心魄的是 “移颈” 时的韵律 —— 颈部如戈壁红柳般柔韧地左右平移,带动头巾的流苏划出弧线,刚劲里藏着丝绸之路上驼铃的缠绵,每一次摆动都在诉说 “葡萄架下跳一曲,麦子熟了唱一嗓” 的生活哲学。

  新疆舞蹈的独特魅力就在这动静交织中铺陈:手臂舒展如伊犁河谷的雪水漫过草甸,时而托举成邀月的弧度,时而垂落似采摘棉花的温柔;旋转时长袍下摆掀起气流,像塔里木河的风卷着沙棘果打旋,靴跟叩地的声响与羌族羊皮鼓的节奏意外合拍。

  衣排尔汗・暮沙汉语生涩,就舞动着手比画:“在我们那儿,下地干活累了,撂下坎土曼(锄头)就跳;麦子装满马车了,围着粮囤跳;现在到了羌寨,要把‘丰收的高兴’跳给大家看 —— 你看这肩,是扛过坎土曼的硬气;这腰,是弯着割麦子的柔韧;这舞步,就是各族人民手拉手走在致富路上的步子嘛!”

  当他们的舞姿在报到处的地板上拓印出西域与羌寨的重叠脚印,“民族团结”是那样的具体生动。是 “滑冲步” 与羌笛旋律的相遇,是 “抖肩” 动作里甩出的天山雪水与湔江浪花的交融。此刻的舞蹈早已超越艺术形式,成为挂在葡萄藤上的谚语、刻在羌碉石缝里的祝祷。

  我突发奇想:当新疆队员教羌族老乡打响指的节奏会是什么场景?当北川孩子模仿 “移颈” 时会不会笑得前仰后合?新疆代表队的到来,这让乡村振兴的蓝图上,多了几笔用舞步绘就的鲜活注脚。

  这跨越地域的舞步证明:无论葡萄架还是羌碉楼,对好日子的向往都是同一种韵律;当麦浪与云海在舞姿里相遇,每一次旋转都在续写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中国老年人的健身故事。(图文/郑炜)

编辑: 王艺潼 责任编辑: 史健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 西域舞步跃动羌寨——一支舞蹈和鸣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