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山麓,一座小城正上演着老年体育事业的蓬勃生机。昔阳县,这个有着“山水昔阳 户外天堂”美誉的地方,如今在老年体育领域书写着新的传奇。走进昔阳,随处可见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身影,他们矫健的身姿、灿烂的笑容,勾勒出一幅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动人画卷。
在昔阳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健身花戏” 无疑是一张亮丽的名片。这项将左权小花戏这一非遗项目与现代健身需求巧妙融合的特色运动,从创编到推广,凝聚着众多人的心血。县老体协副主席兼教练胡喜荣带领团队,历时三年打磨。他们既保留了左权小花戏 “蝴蝶扇、十字步、三颠脚” 等核心非遗元素,又充分考虑老年人身体特点,设计出舒展大方、节奏紧凑、衔接自然的动作。音乐选用昔阳籍著名农民作曲家史掌元的《唱得幸福落满坡》,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健身花戏” 已培训 30余支团队、600余人,在县城社区普及后,正大力向乡镇推广。第一届全县乡镇健身花戏大赛的成功举办,让更多人领略到这项运动的魅力,今年即将开展的第二届大赛,预计参与队伍规模将扩大到一千余人。
品牌赛事的连续承办,更是为昔阳老年体育事业注入强大动力。连续三年的 “读者杯” 全国门球赛,2023年吸引16省200余名选手参赛的全国李氏、赵氏门球比赛,以及即将在 2025 年举办的山西省门球选拔赛和全国广场舞交流比赛,这些高端赛事的落地,不仅提高了门球、广场舞等项目在昔阳的运动水平 —— 作为山区小县,昔阳县在全国相关比赛中屡获佳绩便是有力证明;还极大地提升了项目的关注度,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乐平镇巴洲村,这个仅有一千多口人的村落,就拥有一支百余人的太极拳队、一支广场舞队和两支门球队,赛事带动基层普及的成效可见一斑。同时,这些赛事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餐饮接待、公共交通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推动城市不断完善建设,昔阳在 2024 年被住建部授予 “全国宜居县城” 称号,与这些赛事的举办密不可分。旅游高峰期,那年昔阳文化旅游景区一天游客量可达三万人,赛事对城市形象提升和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
在创新发展方面,昔阳县积极探索 “体育 + 文旅 + 康养” 模式。2024年成立的 “太极健康工程研究院”,将大寨、南郝峪等七村列为 “太极康养旅居基地”。其中,郭庄水库康养区进展最为突出,这里风景如画,白天鹅不时造访,已有客人入住。在此举办的多次太极拳比赛,吸引了众多太极爱好者。县武术协会聘请两位外省教练,为当地太极康养事业注入专业力量。虽然开发康养产品、制定行业标准仍是新课题,但昔阳人已迈出探索的步伐。
体卫融合、基层服务、智慧养老等方面,昔阳县也在积极行动。推行 “中医 + 养老” 模式,在卫生院设置中医馆,将艾灸、理疗等服务融入老年人日常;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151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与老年体育站点联动,通过明确分管干部兼任老体协主席、保障经费、集中培训骨干等措施,激发基层活力;2024年建成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虽尚在研究如何更好辅助老年体育工作,但已规划通过大数据分析老年人健身需求,开发线上指导服务。
昔阳县老体协主席李爱民,这位深耕老年体育领域的 “领路人”,有着独特的经历与理念。毕业于师范学校、曾分管文教卫生工作的他,对文体工作满怀热爱。退休后,他将让老年人健康快乐作为唯一理念,全身心投入老年体育事业。在他的推动下,健身花戏全国获奖、太极康养项目落地。谈及未来,他目光坚定:要在普及和提高上下功夫,进一步宣传引导更多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提升现有参与者的锻炼水平,在做好广场舞推广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太极拳,争取举办全国性的太极拳比赛。
从特色项目的创新,到品牌赛事的打造;从多元模式的探索,到服务体系的完善,昔阳县老年体育事业正以蓬勃的姿态向前发展。这里的每一位老人,都在老年体协搭建的平台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书写着活力与温度交织的幸福晚年。(文/郑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