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毗邻之处,绥芬河如一颗镶嵌在国境线上的明珠,以27公里边境线的独特坐标,成为中国通往日本海唯一陆路贸易口岸。这里铁路与公路如钢铁动脉直抵俄罗斯腹地,第三代国门双向8车道贯通南北,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3000列的轰鸣,诉说着中俄贸易的澎湃脉动。
国门巍然矗立,金属国徽在阳光下折射出庄严光芒,它是主权的象征,更是开放的窗口。老铁路桥的钢架泛着琥珀色光晕,黝黑枕木上的赤红锈斑,是岁月镌刻的年轮。轨道间悄然绽放的野花,与远处东正教堂的金色尖顶遥相呼应,构成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油画——钢轨的冷硬与野花的柔软共生,中东铁路的汽笛声与百年前的马帮铃响在此刻重叠。枕木缝隙里嵌着的,是贸易商旅的深浅足迹,是红色交通线的隐秘往事,是“亚细亚号”列车掠过的旧时光影。
沿着和平街的青砖路往前,俄罗斯套娃造型的文创店,在人头楼的转角处,飘散着浓郁的异域风情。俄式建筑群、俄文招牌商铺、俄餐美食及俄货市场,营造浓厚的中俄交融氛围。
绥芬河有16座主题博物馆,涵盖中东铁路历史、边境贸易、红色文化等。踏入中东铁路记忆馆,能触摸到“亚细亚号”列车的老旧车厢,看到久远的铜制信号灯。暮色中,风雨百年的火车站朦胧映入眼帘。环顾这座历经沧桑的老站,仿佛看见多年前人车涌动、货物流通的繁忙景象。
当晨光再次照亮国门,绥芬河已从历史驿站转型为开放枢纽。跨境电商的包裹在智能分拣线上流动,中俄体育公园的体育馆内,230位银发健身球队员的彩球翻飞如流霞——橘色弧线划过穹顶,似春燕剪水,又若星轨游移,为五月的边城织就动感锦缎。全国银发舞者用彩球书写的,不仅是晚年的璀璨,更是这座“铁轨上的城市”以赛事为媒,让老年活力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时代乐章。
从枕木上的百年风云到健身球划出的时代弧线,绥芬河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在历史与未来的交界处,弹奏着融合发展的交响——钢轨延伸向远方,载着岁月的重量,也托起新时代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