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随着首架航班(CA1617)从北京首都机场平稳降落绥芬河东宁机场,这座边城正式迈入 “航空时代”。每周二、四、日往返的 “北京 - 大连 - 绥芬河” 航线,将原本漫长的陆路行程压缩至 3 小时飞行圈,为 2025 年全国老年人健身球操公开赛的参赛者与观摩者架起 “空中快线”,也为绥芬河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为保障赛事交通,组委会在机场、高铁站设立双接待站,推出 “点对点” 接驳服务。只需提前提交《抵离信息表》,参赛者和观摩者就能享受 “无忧出行”。
来自海南省澄迈县的参赛队是最晚报到的,他们下飞机时已是晚上10点半了,领队陆玉波感慨:“刚出机场,就看到举着队牌的志愿者,大巴直接送到酒店,连转车的麻烦都省了!” 这种无缝对接的服务,不仅是赛事筹备的缩影,更体现了绥芬河优化营商环境、承接大型活动的能力。
陆玉波(前排中)
“以前外地客人来参赛,坐火车要折腾大半天,现在下飞机就能直奔赛场!” 赛事志愿者小王笑着帮代表队推行李,彰显着东道主的细致与用心。
在机场出口或火车站出口,组委会接站工作人员为每位参赛者献上一朵鲜艳的玖瑰花,用东北方言说 “欢迎来咱这儿!” 热情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
交通升级为赛事带来显著变化。以往受限于交通,部分南方队伍因长途奔波放弃参赛,如今通航后,浙江、海南、湖北等地的 10余支队伍首次报名。绥芬河文旅局局长刘云霞介绍:“交通便利让赛事规模扩大了许多,吸引了超 200 名参赛者与观摩者。”
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不仅服务于赛事,更激活了边城的发展潜力。依托航空、铁路、公路的联动优势,绥芬河推出 “赛事 + 旅游” 融合套餐:参赛者可凭赛事证件免费游览绥芬河市博物馆、中东铁路记忆馆,还能通过组委会预订海参崴跨境游。
“这次来比赛,不仅感受到竞技的乐趣,更被绥芬河人的热情打动!” 志愿者帮忙拉行李、献上玫瑰花的温暖瞬间,让绥芬河这座边城的好客形象深入人心。
从 “交通末梢” 到 “立体枢纽”,绥芬河借赛事东风实现蜕变。未来,当地计划开通更多航线,持续优化交通服务,将赛事影响力转化为长期发展动能。正如绥芬河口岸国门旁的标语 “打开一扇门,连接两座城”,畅通的交通不仅连接着赛事与游客,更连接着这座边城的现在与未来,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